长沙9月16日电 (记者 白祖偕 傅煜)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是题中应有之义。拥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享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等美誉的湖南省会长沙,正致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塑造发展新优势。
“双向奔赴”背后的长沙底气
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开幕式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宣布,湖南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今年8月,《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发布,亮出长沙奔跑新征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2023年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现场。 长沙市科技局供图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制胜法宝”,相较北上广深等科创实力雄厚的城市,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何优势?底气在哪?
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七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蜚声海内外,成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炭/炭复合新材料等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全球最长臂架泵车、“京华号”盾构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在此密集诞生。长沙已形成梯度分明、目标明确、衔接紧密的技术攻关体系,近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23项,其中领跑全球的技术(产品)24项,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产品)40项。
产业实力与研发能力“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澎湃不息的创新活水。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中电四十八所等99家独立科研机构,成为驱动产业跃升的“创新之源”;藏身于这座城市的2300多家各类创新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而今,瞄准世界一流的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四大平台,种业、制造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正加快培育,将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其中,湘江实验室首批已入驻19个院士专家团队,布局了50个科研攻关项目;岳麓山实验室已在水稻、油菜、生猪等多领域取得一批领先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量高达18.13万人,居全国之首。“全国主要大城市最低房价收入比”“全国名列前茅的基础教育、医疗水平”等成为许多年轻人留下的理由。在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郭四军看来,除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房价低、教育优、配套好等均是长沙加快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