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斑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逐步上升为小麦主要病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户们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小麦叶斑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又称小麦蠕孢叶斑病,蠕孢根腐病。是小麦全育期典型的阶段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导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导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籽粒秕瘦等。其中成株期叶斑发生最普遍,为害最重。芽腐、苗枯、染病重的种子不能发芽,或刚萌芽就变褐腐烂不能出土。发病轻的可萌发出土,但胚芽鞘或其他地下部分发病,多在冬前死掉或产生弱苗。
根腐、茎基腐,在苗期的胚芽鞘、地下茎或幼根上出现褐色病变,局部组织腐烂或坏死,常致地下茎基的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近地面的叶鞘上产生褐色梭形斑痕,大小3~5×1~3(mm)。常致幼苗发黄,田间出现片片浅绿至浅黄色,病苗矮小、稀疏,叶直立。成株期下部1~2叶的叶尖枯焦1~2cm,根部发育不良,次生根少,种子根、茎基表面具褐点,可深达内部,病部腐死,严重的次生根根尖或中部也褐变腐烂,分蘖枯死或生育中后期,部分或全株完全枯死。
在秋苗期或早春期染病时,在近地面叶片上产生很多椭圆形、浅褐色小斑,大小1至几mm。拨节后至成株期显症,产生典型的浅褐色,呈椭圆形至梭形病斑,大小3~5×1~3(mm),周围多具黄色晕圈,病斑中间呈枯黄色。穗腐、黑胚粒、穗期染病,常在颖壳或穗轴上产生褐色病变,病斑多时常致大部分颖壳或穗轴变褐,严重的引致半穗或全穗枯死。颖壳上菌丝浸染种子后,胚部变为褐色,出现黑胚粒、籽粒秕瘦,影响粮食等级及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