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补救措施你了解吗?
冻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麦苗死亡。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补救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种植小麦。详细内容如下:
一、冻害的发生原因
1. 环境因素
小麦是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逐渐积累,细胞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就大大增强,即使遇低温冻害,也不至于冻死。但未经过抗寒锻炼的麦苗,体内积累糖分少,细胞浓度低,在气温骤降时,就易受到冻害。因此,引发小麦冻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越冬期间冷暖剧变,温度降幅较大,当温度较高时,小麦体内的水分会发生融化,但温度剧烈下降时,体内的水分则会突然出现结冰现象,导致了小麦苗发生冻害。特别是在冬季较为温暖的情况下,小麦播种早,长势很旺,但植株还较为幼嫩,对寒冷的抵抗性降低,在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情况下,骤然大幅度降温,常常引起叶片、分蘖甚至主茎遭受冻害。此外,晚霜冻害对小麦的损失可能会更大。进入返青期、拔节期后,小麦苗对寒冷的抵抗力显着降低,特别是遇到3―4月发生的晚霜冻、倒春寒天气时,植株极易发生冻害。晚霜冻来的越晚小麦受害程度就越重,对产量影响就越大。
2.品种因素
据生产实践,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抗寒性优于春性或弱春性品种。近几年,随着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根据当地种植制度,及时调整品种结构,三门县小麦品种全部实现了半冬性或弱冬性品种全覆盖,大大降低了冻害风险。
3.栽培管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