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有哪些?
葡萄黑腐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危害较重,常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那么今天就来说一下葡萄黑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措施有哪些吧!
一、葡萄黑腐病的症状
葡萄黑腐病可危害葡萄叶片和果实,有时也可以危害叶柄、枝蔓、卷须和花梗等部位,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幼果受害后开始出现稍带白色的灰白色小斑点,很快变为紫褐色,边缘为黑色,病斑稍显凹陷。病斑扩展非常迅速,可发展至整个果粒,全果受害则形成软腐,后期病果失水后干缩成有棱角的黑色僵果,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干缩变硬的僵果挂在树上不易脱落。穗轴和果梗受害初期病斑较小,灰白色,后期变为黑色,稍凹陷,最终病斑可蔓延至果粒,病穗轴和果梗枯萎死亡,残留在结果母枝上。
新梢、叶柄、叶脉、花柄及卷须上的病斑呈紫色,多纵向扩展,病斑略为凹陷,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体,后期形成许多小黑点,是此菌的分生孢子器,多数沿病斑的外部褐色区域呈环形排列,不密集,有时叶柄上病斑环绕整个叶柄一周时,还会引起叶片枯死。
二、葡萄黑腐病的病原
引起葡萄黑腐病的病原菌有性世代属于子囊菌亚门,葡萄球座菌。病菌子囊壳环形或近球形,蔽生,直径为 66~99 微米,着生在越冬僵果的子座内,顶端具扁平或乳头状孔口,中心有似薄壁组织,无侧丝。
病菌的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葡萄黑腐茎点霉。病菌分生孢子器黑色,球形或扁球形,单生,突出,壁薄,顶端具孔口,直径为 80~180 微米。分生孢子器内壁着生丝状分生孢子梗,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单胞,无色,透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8~11 微米× 6~8 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