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出菇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
近年来,我国香菇栽培量逐年增加。但经调查了解,个别地区和农户出菇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产量、品质和效益受到影响。正常管理情况下,香菇生物效率应为80%—100%,但是有的是有60%左右。那么香菇出菇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袋内出菇
表现为发菌后期出菇和脱袋排场前大量出菇。袋内出的菇为袋壁菇,品质极差且不易采摘,而且由于出菇造成菌棒营养和水分不足不利于转色,对后期管理和产量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袋内出菇的根本原因是排场脱袋过晚,菌丝发育成熟,具备出菇营养条件,再加上环境条件适宜出菇。应适当提前脱袋排场时间,且在适宜时间脱袋并进入转色管理,在转色结束后出菇为宜。
有的菇厂菌袋入林即出菇,有人认为是震动造成出菇,这是不完全的。菌龄不足未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入林,虽然经过震动也不会很快出菇,出菇的根本原因是菌丝成熟且遇到昼夜温差大的环境条件。
二、转色不好
正常转色很重要,不仅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还有保护菌棒免受病虫侵害和保持水分的作用。转色不好主要是因为:
1、脱袋过早或过晚
菌袋同时达到以下4个标准时为脱袋最佳时机:(1)菌龄达到,菌丝长满菌袋;(2)菌袋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3)菌袋手摸有柔软感;(4)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有人习惯在袋内转色,由于转色时间过长,菌皮增厚消耗影响,从而影响产量。脱袋过晚还会造成袋内黄水聚集危害而易感染杂菌,应引起足够注意。
2、转色管理不当
主要是温湿光气环境条件调控不当,尤其是湿度管理。有人特别注意通风而不注意保湿,长时间通风,造成湿度不足,菌棒表面过度失水不易转色。脱袋后应密闭薄膜保湿3天,以后逐渐通风,每天1至2次,每次30至60分钟,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菌棒吐黄水后每天结合通风喷水去掉黄水。一般15天转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