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大樱桃种植怎么管理?
随着大樱桃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大樱桃。然而,大棚大樱桃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樱桃种植产业的发展。本文就大棚大樱桃种植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1.1改大水漫灌为膜下滴灌
大水漫灌是我地大棚大樱桃主要的供水方式。这样,很容易使棚内湿度过大,不仅会造成花期花粉不易散粉、柱头黏液稀薄而影响授粉受精,而且还能促使花后枝叶旺长,减少对花芽及幼果的营养供应而影响花芽分化、降低坐果率。同时容易降低地温和增加叶果感病机会。为防止或减轻上述现象的发生,建议将大水漫灌改为膜下滴灌,根据树体的生长需要,定时定量合理供应。这样,不仅可节省用水、防止土壤板结、稳定土壤温度,更重要的是有效地降低了棚内湿度,提高了坐果率和防止或减少了因湿度过大诱发的各种病害(花腐病、裂果等)。
1.2改冠下覆盖黑色地膜为白膜
我地大棚大樱桃地面多覆盖黑色地膜。虽然黑色地膜保温、不长草,但透光性差,提高地温慢。这也是多年来造成大棚地温低,大樱桃开花晚或开花不整齐的一个潜在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将15~20cm深的土壤温度同样提高至15℃,覆黑色地膜需要11d,而覆白膜8d则可达到。因此,大棚还是以覆白膜为好。至于地面杂草,可以人工拔除,千万不要为图省事而喷除草剂,以免发生药害。
1.3改行间覆膜为覆白膜小拱棚
调查发现,种植者除在冠下覆黑膜外,行间也全部覆盖黑色地膜。而果农的农事活动如喷药、修剪、观察温度、采收等走动会使黑色地膜紧贴地面,造成膜下土壤硬实、根系周围空隙很少,不利于提高地温和促进根系生长,甚至会产生吸收性障碍缺素症。为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将行间覆盖的黑色地膜改为白色膜小拱棚。其棚宽在两树冠外缘(根系集中分布区)之间,棚脊高为70~80cm。拱棚两端的白膜要埋土封严,使之形成一个密封体。为方便日常管理,也可进行间断式支撑(即隔一段小拱棚留下一段覆白膜的空白地段)。调查发现,晴天中午前后,拱棚内外气温相差8~10℃。同时,支撑小拱棚后,减少了人员在行间的走动,有效地防止了土壤板结,使根系始终处于一个温度适宜、透气疏松的舒适环境中,有利于其生长发育,促进地上部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