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
山药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和要点?山药喜欢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不耐寒,其身颜色为白,形状大质地坚硬,既可食用,又被当做为常用药材,被人们称为无公害蔬菜。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吧!
一、山药栽培的技术要点
1.选择优良品种。生产高品质的山药, 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镇平山药、粗牛腿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大扁山药1号、农大无架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花籽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
2.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 忌盐碱和黏土地, 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 至少1~1.2m土层内不能有黏土、土沙粒等夹层。刨沟应该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 按100cm等行距或60~80cm的大小行, 采取“三翻一松”的方法, 沟深要达到100~120cm。
3.山药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底3月初, 播种方式一般采取地膜覆盖。其种植形式一般把1m作为一种植带, 采取小高垄栽培。高垄宽50cm, 沟宽50cm, 在垄背上栽种2行山药, 株距20cm, 亩密度7000株左右。在山药出土后, 插竹竿。
4.山药需肥量大, —般山药产量为2000~2500kg/667m, 需要的肥料质量为:氮肥10.7kg、磷肥7.3kg、钾肥8.7kg, 比例为1.5∶1.0∶1.2。数据表明, 氮磷钾比例以1.5∶1.0∶3.0的产量最高,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可在开花期进行1次追肥, 此时即将进入块茎膨大期, 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硫酸钾15~20kg, 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 防早衰。
二、山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
1.山药发芽出苗期遇雨, 易造成土壤板结, 影响出苗, 应立即松土破板。每次浇水和降水后, 都应进行浅耕, 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 促进块茎膨大。在山药的生长过程中, 应及时除草。出苗前, 可用地落胺或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性除草。出苗前, 可用盖草能或威霸防除各种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