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为什么易倒伏?如何科学控旺!
玉米是一种高杆作物,夏季如遇刮风、下雨,就特别容易倒伏。
玉米倒伏的主要因素
01种植密度过大
合理的密度才会有合理的产量!很多农民播种时播种量加大,有些品种密度一米4棵最佳,往往播到一米5棵甚至更多。
每一种玉米品种都有它最合理的种植密度,常见品种的种植密度如3800--4000、4000-4400、甚至到5500,这都是根据品种审定公告上厂家推荐的合理密度,超过或低于这个密度都不行。
为什么农民明知道密度大不好但每年还是种的密度大呢?
原因:天气干旱,保苗为主的心理。常言道:“有钱买种,没钱买苗”。
01玉米秃尖空杆严重
密度过大,通风透光足,照成玉米植株生长空间缩小,同样水肥条件下极易竞相往上生长,争夺更多的阳光,照成徒长,茎秆纤细,叶片薄而窄,气生根少,根系不发达,后期照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穗位往往偏高,极易倒伏,即使没有倒伏,往往造成玉米棒秃尖严重,甚至空杆,棒穗短小。最终产量也不会太高。
02施肥不合理,氮肥过量
目前玉米施肥“种肥同播”、“一炮轰”很常见,都知道玉米是喜氮作物,往往施用氮肥过大。农民朋友为省时省工还都是采用“一炮轰”的方式施肥。
这种施肥方式极易造成氮肥玉米前期氮肥过量。玉米缺钾往往造成玉米茎秆纤细,韧性不足,玉米极易倒伏。玉米缺磷造成根系不发达,霸王根少,抓地不牢固,营养水分吸收不足,也容易倒伏。
氮肥偏大的危害更大,众所周知“氮促生长、磷促根,钾膨果”。氮肥过量极易造成玉米徒长,特别是玉米苗期,本该蹲苗,让茎秆粗壮的时期,因为氮肥过大,雨水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过快,造成玉米茎秆节间增长,植株过高,加大倒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