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有蚜虫怎么办,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的一种作物,玉米蚜虫的出现给玉米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农户们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那么,玉米有蚜虫怎么办呢?有哪些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呢?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玉米蚜虫为害特点
玉米蚜虫是一种在主要玉米的后期发病的害虫,分为玉米蚜虫和另外一种管蚜虫。二者相比之下,在玉米的培育和生长过程中玉米蚜虫对其的质量和产量问题影响相对更为严重。尤其是对于气候比较干燥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损坏。玉米蚜虫主要是通过蚜虫集中在玉米新叶或者花苞当中,使得玉米的植株生殖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玉米减产。
玉米蚜虫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温度是23℃~27℃,在这个温度下,当营养充分的时候,玉米蚜虫就会充分发挥其危害,严重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对于玉米的质量如:玉米的大小、玉米粒的圆满等造成很严重的损伤,最终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当玉米成熟时,会产生有翅膀的玉米蚜虫,玉米蚜虫在风的作用下会寄宿在其他的玉米上,这就是玉米蚜虫的传播机理。玉米蚜虫繁殖的方式主要是孤雌胎生的方式,它可以大量的繁殖玉米蚜虫,因此对于玉米会形成大面积的损害和破坏。我们还需要必须了解的是当气候和营养条件满足玉米蚜虫生长的情况下,无翅胎生的雌蚜会达到98%以上的程度,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大规模培养和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一旦玉米进入成熟期,功能退化、植株失去生机,本身的营养水平就会迅速下降,下降到玉米蚜虫生存所必须的水平以下,以至于玉米蚜虫很难在此植株上继续寄生,它们就会以很快的速度找到新的寄生对象,向新的寄生对象转移,如此一致重复下去。一般情况下,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玉米蚜虫盛行的季节集中在晚秋季节,此时气温比较适宜,加之正是营养丰富的时刻,因此,玉米蚜虫频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