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重茬减产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改良措施?
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由于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重茬比重加大,导致花生植株瘦弱,病虫害严重,果实少且小,品质差,重茬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一般造成减产20%~30%,重茬重的田块甚至可减产60%以上。那么,花生重茬减产是什么原因呢?花生重茬有什么改良措施呢?下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1、重茬减产的原因
1.1土壤质量差,养分不平衡
花生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磷、钾、钼、硼等元素的吸收量较多,而对其他元素的吸收量相对较少[3]。因此,在同一块地上,年复一年地连作花生,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土壤中养分比例失调,使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花生荚果小,结果少,产量低,品质下降。据分析:连续种植花生2年,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减少9.5%、19.1%;连续种植花生4年,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硼、锰、锌含量分别减少40.6%、52.97%、53.8%、6.7%、12.6%。
1.2根系自身分泌物中毒
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不断分泌有机酸,在正常情况下其可以溶解土壤中不能直接吸收的矿质营养,并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但连年重茬,有机酸类过多累积于土壤中,使花生中毒,对根系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致使植株长势弱,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分枝少,长势弱,易早衰,阻碍养分、水分的吸收。
1.3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衡
随着花生重茬次数的增多,土壤及植株根际的真菌数量大量增加,细菌和放线菌大量减少,土壤由细菌型转为真菌型。真菌型土壤是地力衰竭的标志,细菌型土壤是土壤肥力提高的生物指标。
据研究:连作2、5年,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壤增加125%、210%;连作3、4年,花针期花生根际真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壤提高32%、165%,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壤减少38.5%、48.9%。连作2、4年,花生各生育期根际的细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减少4.5%~15.5%、12.5%~76.5%,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壤减少335.5%、52%以上;连作3、4年,花针期花生根际的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多年轮作土壤减少35.2%、48%以上。连作2年,土壤中的硝酸细菌和亚硝酸细菌数量较多年轮作土壤减少32.4%、37.1%;连作3年,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数量均减少8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