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枯病病因?玉米苗枯病如何防治?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出现的一种病害,该病严重影响了玉米苗的生长,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显得非常重要。那么,玉米苗枯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玉米苗枯病防治措施有哪些?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玉米苗枯病致病因素
1.病原菌数量增加
1.1种子带菌种子可以带菌,存在于种皮、胚、胚乳等各个部位。种子带菌感染率高于土壤带菌感染率,种子带菌感染率平均可达70%多。因此种子带菌是苗枯病发生的前提。
1.2病残体和土壤带菌土壤中存在致病菌,可以引起苗枯病。串珠镰刀菌腐生能力较强,可脱离寄主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土壤分离可培养出该病菌。秸秆直接还田,使得作物病残体携带大量的镰刀菌进入土壤,致使病菌大量繁殖和积累,土壤病原基数逐年上升,增加了苗枯病发生的。
1.3肥料(有机肥)带菌在玉米产区,猪、畜饲草料多以玉米秸秆和子粒粉碎后为饲料。粪便不经发酵腐熟而以生粪直接还田,增加了土壤病原菌的数量。
2.不良气候条件
“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引发苗枯病的重要条件。6月中下旬气温逐渐升高,玉米刚刚播种或处于苗期,是玉米抗病能力较弱的生育时期,如果遇上大雨、暴雨或连阴天,造成土壤含水量增加,地温降低,地表板结,耕作层透气性差导致作物根部缺氧,从而根系的活动能力降低,玉米抵抗力减弱,增加了感病的机会。如果遇上长期土壤干旱,空气干燥,灌溉条件缺乏,造成土壤缺水,从而满足不了玉米正常生长的需要,也能导致玉米苗枯病的发生。
3.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