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种的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止水稻烂种?
种子萌发前籽粒可被很多土传和种传病原菌侵染,破坏胚组织,引起种子腐烂。如果种子腐烂发生不严重,仍可长出幼苗,但容易发生苗期猝倒病。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水稻烂种的病原菌、原因及防止措施,希望能帮到大家:
种子腐烂通常是由镰孢菌(Fusariumspp.)、腐霉菌(Pythiumspp.)、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其中腐霉菌主要包括畸雌腐霉P.irregulare),德巴利腐霉(P.debaryan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侧雄腐霉菌(P.paroecandrum)和终极腐霉(P.ultimum)。引起种子腐烂的镰孢菌主要有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meSheld)、玉蜀黍壳色单隔孢菌(Diplodiamaydis)、粉红镰孢菌禾谷专化型(F.Roseumf.Sp.cerealis)。
2、烂种原因
2.1人为因素出现水稻烂种现象时,表现为已有34%~80%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长约1~2mm,而不是种子完全不萌动;这些农户第1次浸种时间都在72h以上,甚至长达144h;浸种容器或桶或缸,口径较小,种子厚度都在30cm以上,甚至厚达80cm;秧池整得太烂,陷入泥中的种子长时间处于窒息状态。这样粗放的浸种和落谷方法,能使发芽率和发芽势都达90%以上的种子出现大量烂种。
2.2种子发芽势低、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稻种的国家标准中没有发芽势指标,种子经营单位也忽视发芽势大小。事实上发芽率90%左右的稻种发芽势在40%以下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发芽势低于70%的稻种遇到如上述的浸种、落谷方式或低温天气肯定都出现大量烂种现象。
2.3种子收割后因素收割脱粒后遇到高温连阴雨,湿种子堆积时间20h左右就会造成种子发热、发芽势突降。把未充分晒干的种子(种子水分往往达15%~17%)贮藏30d左右,又遇到连续阴雨、空气潮湿,贮藏条件简陋,贮藏中的种子也会吸湿发热。所以种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过长,也有发芽势突降的风险。